纽约,纽约

随着《欲望都市》剧场版的开播,四位女主角的最终命运也尘埃落定。然而,被称作“《欲望都市》第五位主角”的纽约,在这四年以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容颜依旧,还是像那四位主角一样日渐苍老呢?从百老汇开始自己的事业,在以纽约为背景的剧集中大获成功,如今与丈夫一同定居格林威治村的SarahJessica Parker,向我们讲述她心目中这个逐渐远去的大城市。

  Sarah Jessica Parker 经常在曼哈顿的街头撞见她的粉丝。甚至还有年轻设计师从伦敦远道而来,就指望着在路上与她偶遇,好送她一条自己做的牛仔裤。而Parker 对于这种请求总是尽可能礼貌地拒绝。“别随便送人。你要把它们卖掉,或者送给真正需要的人。我可以自己去买。别给我。”她往往这么推却。
  “这城里真是什么人都有!”她说着,高高挑起了眉毛。

 

远去的纽约
  就像每个纽约人一样,Parker 常去Gourmet Garage 采购食品,她就是在日常购物途中遭遇到各式粉丝的。她和丈夫Matthew Broderick 都钟爱美食—他们曾经每个周日都固定在哈德逊大街上的一家法国餐厅约会,不过几年前,那家餐厅遭遇火灾,被夷为平地。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Parker 说,“例如,我在街上边走边打了个电话给我丈夫说:‘知道吗,那个洗衣店关门了!’他就说:‘什么?’我说:‘在第11 街和西第4 街转角的那家洗衣店关门了!”
  这几年来,Parker 和Broderick 经历了许多这类转变。他们看着自己的住宅区慢慢变成了一个豪华的购物区。尽管她觉得这十分可笑,但好多人都将格林威治村的消亡怪在《欲望都市》头上。就连Broderick 也说:“那是你的错!”Parker 澄清说,她不想让自己听上去就像哀叹纽约城变化的麦当娜——创造力”并没有从格林威治的空气中消失,只不过它不再仅仅局限在这个区域而已。
  不过,她认为自己心目中的纽约已经慢慢远去了——这就与许多纽约人的感受一样。“1976 年我刚来到纽约的时候,就经济状况而言,这里好比一个大废墟,”她回忆说,“但对我而言,那就是我和Matthew 慢慢建立起自己生活的那个纽约,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它是一部巨作。它承诺给你一切。对那些热爱美食,热爱气味,热爱刺激的人而言,对那些没有出租车的喇叭声就不着的人而言——现在整个城市这么富裕,所有的色彩,所有的店铺,每个街区的模样,那些令它们各个不同的咖啡馆和酒吧已经不见了。所有能让人住在纽约的东西全都消失了。”甚至连布鲁克林区都变得“非常时髦”了,她补充道。“我猜在皇后区说不定能有些住得了的地方。”
  “我老是能在街上找到值钱的东西,我丈夫常拿这个取笑我,因为我几乎在全纽约的每条街道上都捡到过硬币。”Parker 说道。不过,她没办法专心在这件事上—正如开头说到的,每走个几米,就又有粉丝喊她的名字,其中有些人还是她认识的。她会和街角花店的伙计打招呼—他们认识已有好几年了。
  “他们总是很友好,”Parker 强调说,“我想能在纽约这个他们幻想中Carrie所待的地方看到我,真的令他们很开心。”
  正激怒她的人是狗仔队。她也明白,明星抱怨这类事情并不能唤起公众的同情。恰恰相反,你越是抱怨,小报就越是热衷于此。但她还是忍不住要说。摄影记者们最近甚至开始尾随她儿子的同学,以期拍到他的照片。结果,她儿子养成了拍照捂着脸的习惯—即便在拍家庭照片时也这样。“把孩子作为狗仔队拍摄对象的风气开始于4 年前,在过去24 个月里愈演愈烈,”她说,“现在我们好像对此习以为常了。这太卑鄙了。”
  “我觉得很惭愧,”Parker 说,“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镇上的妓女。我觉得自己很掉价,就仿佛是我让住宅区的学校水准下滑,是我带来了污垢,是我对整个区域造成了危害。”

 

新纽约人与老纽约人
  Parker 提起了影片《不结婚的女人》(An Unmarried Woman)—她认为这正是《欲望都市》的早期版本,其背景就是1970 年代的,远不如今天那么精致的曼哈顿。此外,她还提及一部写于1891 年的小说—吉辛的《新格拉布街》。“小说的主角始终陷于艺术与商业间的战斗中,”她解释道,“他所有的朋友都通过连载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自己非常不愿意这么做,但又意识到,为了生存下去,他就必须经受这种煎熬—因为那个时代实在太黯淡了。”向她推荐这本书的人是她丈夫。他们俩对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在Parker 的谈话中,几乎每句都会提到Broderick 对她的影响。显然,她为他着迷—他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还有他的想法。她将他描述成一个思想保守的geek,一个悲观主义者,同时也是她的生活指引—与一般人印象中满口胡诌的艺术家刚好相反。她说,作为父母,她是两人中更老派的那个,而Matthew“在有了儿子之后则变得越来越温柔了”。作为名人,Parker 对谈论这类话题毫无戒心,甚至颇感愉快。
  这对夫妇的生活轨迹惊人的相似。在少年时代,他们都是典型的优等生。两者都有一半犹太血统,父亲都是演员。不过,Broderick 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Parker 则是坐着一辆超载的红色大众货车从辛辛那提搬迁过来的—她有7 个兄弟姐妹,家庭经济状况拮据。尽管他们两个在1980 年代早期都曾登上百老汇,但却从未碰过面。“我对此感到很高兴,”Parker 说,“他当时正处在和正常的姑娘约会的阶段——类似发育时期吧。
  尽管到纽约没多久, 当时的SarahJessica 已经相当像个纽约人了—顶着一头狂野的发型,戴着一副显得鼻子很大的、1980 年代流行的大框眼镜。据她弟弟Pip 回忆,她那时常将自己称作“局外人”:“不时髦。她不觉得自己属于最时髦的那个圈子。她接很多活儿。”在1982 年的电视剧《憨夫成龙》(Square Pegs)中,她扮演的角色令很多观众想起了BarbraStreisand—一个很难吸引主流人群的聪明小妞。该剧的反响不好,一季之后就停播了。
  即便如此,她当时也还在大胆梦想着未来。“她会告诉你,她很害羞,但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她知道得很清楚。”她同为演员的哥哥Timothy BrittenParker 说道:“我认为Sarah 刚一搬到纽约就意识到了这个城市能给予她的东西:可能性。她发现她可以脱开束缚—当然,那时候我们其实也很少!这城市让她得以见到世界各地、不同职业的人。它推动了她。”

 

贫穷的纽约
  谈起童年时代,Parker 的记忆就是一直在迁移—从辛辛那提到纽约市中心的威灵顿酒店,再到罗斯福岛,后来又是新泽西。她有没有什么让新地方立刻焕发出家的感觉的固定方法呢?
  “我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这总是一个从头开始,把一切都抛在脑后的机会。‘哦,可能是好事吧,我们可以重新来。至少一开始的三个礼拜,我们能有所干净的房子’。”

  然而Parker 认为,在纽约城里面临财政危机不一定全是坏事。“我对自己说的话很小心。我不认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会对任何人有好处,对孩子而言就更是如此。不过我知道,我当时通过这样的生活环境确实学到了东西—并非狄更斯式的生活经验,而是说,我们从来没有多余的收入,从不存在‘我们把这多出来的200 块干嘛?’这类事。我们所想的是:‘怎么才能让别人看不出我们缺钱花?’”
  今天的Parker 很担心她儿子在富裕家庭长大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常说攒钱的事。他会说:‘等我长大点的时候……’我就说:‘在你的小猪存钱罐里有42 块钱,那是你的,你可以用它干你想干的事。将来你要努力工作,说不定能找到赚钱又多又好玩的活。’”
  说到这里,她又一次提起了《欲望都市》。“它就像杰夫·昆斯的艺术作品,”她说,“他买了个钻石戒指,接着又把它炸飞。《欲望都市》也是这么干的。它把克莱斯勒大厦最美、最闪的角度放大—而城市的这一部分看起来是属于极少数人的。那些真的热爱鞋子并且买得起的人其实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在整部剧集中,这是最令我受震动的一点—她们都这么有空,实在太不真实了。”

淘宝热门商品:
 

39.00 元 

双皇冠AAA级天然墨西哥彩眼黑曜石手链

 

95.00 元  

韩国正品专卖!Intercrew LED手表/男

小小豆叮

0 Responses to "纽约,纽约"

发表评论